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触者到底如何区分?权威解答来了!
文章来源:海口市健康教育所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08日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
近期全国多地疫情反弹,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次密)及需要流调的重点人群数量显著增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如何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
这两类人群需要接受多长时间隔离医学观察?今天,湖南省疾控中心进行了解答。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依据以下原则判定密切接触者: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
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 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 米内)人员, 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 友等);
8.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 人员;
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 准的人员。
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 2 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 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 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调查中要以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 家属和同事等人群为重点。
一般接触者
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 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 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如果你是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不要随便外出,做好个人防护,按照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积极配合隔离管控措施和疾控部门流调工作。对于14岁及以下儿童、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的特殊人群可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并严格落实居家医学观察措施。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每日应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等症状时要及时进行排查、诊治。
以新冠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为依据,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接触后14天,并建议在隔离期满后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健康监测7天,以避免极少数超长潜伏期病例引起传播。“密接的密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限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结果确定。
担心曾与确诊、疑似患者同乘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可以使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同行密切接触人员自查服务”,可安全快捷查询自己是否与患者同行密接。如果查询是密切接触者,市民也不必过分担心,如实填写页面出现的“自主申报”,加强自我检查、防护和隔离观察,协助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