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省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2024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在全国排名前列,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常见类型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为积极有效应对心血管疾病这一“健康杀手”,海南不断优化医疗服务,形成以医疗机构为核心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网”。
2025年6月,琼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多学科紧密协作下,成功为一名高风险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开启了海南东部地区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的先例。 琼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叶张章介绍,这位62岁的男性患者因“活动后气促、心悸、乏力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心脏超声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轻度反流”,心功能严重受损,传统开胸换瓣手术风险极高。术前,团队依托先进的CT影像技术,对患者的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进行了详尽、精准的三维评估。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家帮助下,该院麻醉科、超声科、重症医学科、放射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全力协作,选择应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球扩瓣系统为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团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经胸超声的双重精准引导下,通过患者右侧股动脉入路,将压缩的人工心脏瓣膜精准输送到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克服血管纤细、钙化严重等困难,成功释放瓣膜。 这已非海南首例。前不久,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经过多学科会诊,成功为来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一位六旬阿婆实施了全省首例极简式TAVR手术,为其重启“心门”,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之后各项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 随着越来越多例TAVR手术的成功实施,海南医疗机构总结了多学科会诊与协作,使用先进仪器设备辅助,开展创伤小、恢复快且安全性比较高的TAVR手术的经验,并积极向全岛推广,为众多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4年11月,82岁的钱奶奶因胸痛3小时到琼海市中医院阳江分院就诊,心电图检查结果被迅速上传至琼海市中医院胸痛中心区域诊疗群。“心梗了,需要马上介入治疗。”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滨立即给出诊断。在取得家属同意后,医共体启动胸痛急救应急预案,给予“一包药”口服并建立静脉通道。术中患者突发心室颤动,医护团队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并植入支架,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 为积极应对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威胁,琼海市中医院积极与医共体内7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农场医院建立帮扶协作关系,形成区域救治体系。心血管内科(心病科)作为琼海市中医院重点专科,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除了使用现代医学技术,还立足中医特色解决疑难问题。比如,使用艾灸疗法灸神阙穴、石门穴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使用耳穴压豆方式治疗高血压等。同时,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科普,让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及家属了解发病特征及抢救时间,学习日常如何进行预防等知识。 目前,海南已经完成全省胸痛中心全覆盖,提升了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降低了急性心梗死亡率。在中国胸痛联盟的大力帮助下,海南全省30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完成了胸痛中心建设,胸痛救治单元通过率达到85%,其中临高、白沙、五指山、儋州、保亭、澄迈、东方、琼海、屯昌、定安、陵水、琼中12个市县全域通过。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健康海南行动——海南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升全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覆盖“早期筛查-分级诊疗-急诊急救-专科治疗-早期康复-院外随访-社区管理”各环节。 此外,海南省政府还印发《海南省2﹢3健康服务包实施方案》,将“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综合防治列为主要任务,立体化、数字化综合精准防控,通过疾病管理协调机制,实现“应防尽防、应筛尽筛、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立体化、数字化综合精准防控”为主要特征的“海南模式”,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长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