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中招,传染一群!开学了,这种病进入高发期

暑假消热遛娃的好去处,肯定免不了泳池。但是,有一个坏家伙总是:趁着孩子无限畅饮高兴游泳时,攻击他们的眼睛,稍不留意防护很可能就会染上“红眼病”。


目前正值开学季,入学后一两周,校园内学生聚集往往是“红眼病”流行的高发季,如何帮孩子们避坑?一起来看。


一、什么是“红眼病


“红眼病”(又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一般指急性结膜炎,传染性强。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0型(EV70)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A24v),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该病。此外,“链球菌”引发的细菌性结膜炎也是常见。


30870d35c110626c6376f9b92f77d189.jpg

图源:腾讯医典


二、得 了“红眼病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


“红眼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8-48小时,开始时多为单眼,很快传染到另一眼。


显著的症状为球结膜下出血,表现在眼内有异物刺激感、眼部刺痛、结膜肿胀、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


  • 若及时接受正规治疗,1-2周即可治愈,不会遗留并发症,预后良好,不影响生活质量。

  • 若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者可因并发角膜炎症进而视力损害,降低生活质量。


2a08ee8977711dd90dd2b3df1461b4b3.png

图源:腾讯医典



三、“红眼病”是怎样传染的?

“红眼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


特别是在家庭内、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传染


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并主要通过接触方式感染别人。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直接接触:


1、直接接触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

2、与患者握手、拥抱等身体上的接触;


间接接触:

患病眼-手-物品-手-健康的眼、患病的眼-水-健康的眼


1、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毛巾、穿过的衣服、脸盆,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各种工具等;

2、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游泳池水等;

3、接触患者用过的眼药水等。


a0f9f9e551b0e4d19fb5bf7b62dc5a67.jpg


    要提醒大家的是,“红眼病”得过一次,可能还会“二红”


    红眼病治愈后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不能避免重复感染,若治愈后患者免疫力低,再次接触病毒,很有可能复发。因此,疾病预防十分重要。


    四、学校、家庭、学生收好这份“红眼病”避坑指南


    所谓“打蛇要打七寸”,对付红眼病也要准确找到关键所在,才能快速控制红眼病的蔓延。



    01 校园


    备战状态:


    1、开展晨检制度,晨检中发现有异样状况或疑似病例者应暂停入园或入校;


    2、培养学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毛巾和脸盆要单人单用的个人爱眼卫生习惯;


    3、对老师、职工要实时健康巡查制度,发现病例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居家治疗休息;


    4、定期对校园环境内的公共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或在阳光下暴晒,防止交叉感染;


    5、学生个人物品(如床铺、被子、毛巾等)定期带回家换洗消毒


    出现散发病例:


    1、在校期间如发现红眼病症状时,应立即报告校医或老师,并暂停该学生的集体活动和与他人接触,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及休息;


    2、经确诊为“红眼病”的患者,隔离期不得少于7天(按发病时间开始计算),以主要症状消失为解除隔离作为判定条件。家长需带上就诊医院开具的“疾病诊断证明”或者到社卫中心开具的“返校证明”,连同就诊材料一起交给校医,由校医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复课。


    出现聚集性疫情:


    1、学校或托幼机构如果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及时上报辖区疾控机构,要求病例居家隔离,校医做好患病学生的复课核查;


    2、要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注意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风,加强清扫和消毒工作,每日擦拭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特别是要做好校内公共场所、公用物品、车辆和生产用具等重点环节的消毒工作;


    3、发生聚集性疫情的班级,暂停游泳课


    4、住宿生及时清洗消毒或更换枕套、床单和毛巾等生活用品。




    02 家庭


    1、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毒滋生;


    2、保持居家清洁


    3、如果家庭中有人感染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做好隔离措施,做好患者使用或接触的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



    03 学生


    1、在家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好习惯,避免用手揉擦眼睛,饭前饭后要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


    2、不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枕头、眼药水、眼镜等物品,分开摆放


    3、经常清洗枕套、床单和毛巾等生活用品;


    4、如眼睛出现不适症状,不去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并尽量不与家人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