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春季开学第一天,食品安全要重视!
文章来源:海口市疾控中心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7日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
今天是海南中小学校春季开学第一天,为切实保障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学校(幼儿园)关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一、食品安全风险
当前我市仍处于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春节后连续接到多起诺如病毒感染性呕吐、腹泻等事件。学校食堂为诺如病毒感染的高风险场所,食物未煮熟煮透、交叉污染等易导致感染,且校园内人员密集,人员流动频繁,一旦出现病例,病毒易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
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致病菌易污染食品,并在适宜条件下快速繁殖,引发食源性疾病。
此外,春暖花开,各类有毒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学生及家长户外活动时,误采误食野生蘑菇、野薯、榜薯、海芋、麻风果、夹竹桃、曼陀罗、断肠草等可能引发急性中毒。
二、做好预防措施
(一)排查清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学校(幼儿园)在开学前要对食堂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清洁,重点对食堂加工场所、就餐场所、设施设备、餐饮具、饮水机等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和维护;彻底清查库房内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对已打开包装但长期未使用的食品建议不再使用;加强食堂防鼠防蝇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选择正规商家购买食材,不购买来源不明或过期食品。不加工高风险食物,如四季豆、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
(二)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标准规范
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行为,生鲜食材需要清洗干净,食品加工时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确保肉、禽、蛋和水产品等食品彻底烧熟煮透,加强备餐区域管理;要严格执行《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工作指引》要求,保证餐具消毒效果;要严格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特别是新进岗位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合格健康证明才能从事食品加工制作;要严格落实食品留样制度,留样餐食在专用冷藏设备中存放48小时以上,留样量不少于125g。
(三)落实学生和食堂员工健康监测
学校(幼儿园)要做好学生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监测,发现呕吐、腹泻等聚集性事件时要及时报告。严格落实食堂员工健康及晨检管理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从业人员要每天进行晨检和健康状况报告监测,身体不适或手部有伤口等的工作人员应及时离岗治疗。开学前组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和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针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工制作规程等内容进行培训考核,提升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四)在校师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1.不随意采摘和食用野生植物,以防中毒。
2. 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尤其是饭前、便后、处理垃圾等要洗手,定期对公共场所(如教室、宿舍、卫生间等)通风换气、清洁及消毒。
3.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出现腹泻、呕吐等不适,要及时就诊治疗,并配合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以便迅速查明原因,控制事件的蔓延。
(五)做好诺如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
1.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2.家人感染诺如病毒,患病家人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婴幼儿。如果亲友感染诺如病毒,学生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做到生熟分开,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高风险感染诺如病毒的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餐具要做好清洁消毒。
4.感染诺如病毒后应居家主动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天(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还有少量排毒),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尤其是从事服务行业人员和集体机构人员,如厨师、护工、学校和幼儿园教师。
5.发生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重点对被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