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毒株”来袭?无特效药的HMPV到底怎么防……

近日,有关“人偏肺病毒”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网上甚至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未知的“新病毒”。


真的是这样吗?这种病毒到底是什么?在什么时节流行?普通人群该如何预防?


并非“新病毒”

已存在60多年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一种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2001年被荷兰科学家发现,但研究表明,它已经在人类中存在了60多年,并不属于新毒株


我国人偏肺病毒呈现冬春季流行的特点,流行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


6b823485b7bdda5cc7917788d8f57ecb.jpg




人偏肺病毒

并非当前优势病原体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副所长黄芳表示,2024年12月以来,人偏肺病毒的检测阳性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也略高于2023年,但是检测阳性率呈现相对较高,并不意味着流行强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该病毒在2025年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全国检测阳性率为6.2%,远低于流感病毒的检测阳性率35.5%并非当前我国呼吸道传染病优势病原体。


b06fa75853e700c2478fd4c8dc8489bb.jpg


感染通常轻微

一周左右好转


人偏肺病毒感染通常轻微,多为隐性感染,在幼儿和老人中症状相对明显。且感染为自限性,1周左右能完全好转


儿童:症状包括咳嗽、鼻炎、发热和气喘。

成人:很少发热,主要表现为咳嗽、鼻炎、气喘等。


患病后如只出现咳嗽、鼻炎这些症状,建议居家休息,几天内通常能好转;如病人有明显的喘息或发热,且症状持续时间长,建议及时就医


06a8cb6d338456765493b9eb763a3298.jpg


没有疫苗 如何预防?


人偏肺病毒感染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疫苗也在研发之中


该病毒感染与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类似,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因此,公众可通过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来预防感染:


 好习惯: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常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少聚集:尽量避开人群聚集或者空间密闭的场所;

 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


春运将至,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当前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态势如何?旅途中的健康防护怎么做?


预计1月中下旬

流感活动水平逐步下降


“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预计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会逐步下降。”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王丽萍说。


 流感:由于气候等原因,不同省份间流感活动水平有所不同,除南方个别省份处于流行早期外,大多数省份流行强度处于中等水平

 人偏肺病毒:阳性率在北方省份上升趋缓14岁及以下病例中阳性率开始下降

 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0至4岁年龄组中呈波动上升趋势。


43a66a2432379a5619b753c32452e69a.jpg


预计今年冬春季仍将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但总体流行强度和医疗负荷较去年低


春节人员流动增多

健康防护不可少



出行前


1.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和天气情况;

2.备好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等;

3.境外旅行人员需做好个人健康申报

4.建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积极接种相关疫苗;

5.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建议居家休息,推迟出行。



旅途中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密闭、人群密集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

2.老年人、严重慢性病患者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

3.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接触公共设施后勤洗手或用消毒纸巾擦手。



旅途抵达目的地后


1.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手、清洗面部

2.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居家休息,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3.症状较重时,及时就诊并佩戴口罩

4.出境旅行人员回国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境外旅行史,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当前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出现相关症状不要慌张,也别相信“扛一扛就能好”,及时就医 对症用药。